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摆脱过敏性疾病困扰,首先要走出防治误区

2020-08-1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过敏性疾病是常见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空气污染的加剧,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2005年,世界过敏组织(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发起的一项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日”,以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的知晓度,向医生,患者和公众宣传过敏知识。在我国,过敏性疾病也有很高的发病率,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及皮炎等。但由于专门从事过敏的医师较少,相关的宣传和宣教不足,导致大家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该疾病的诊治过程存在的常见误区有:

  误区1: 怀疑过敏原检查的意义

  很多患者认为做过敏原检查没有意义,因为即使做了该项检查也没办法预防。其次,有部分患者没有检查出任何过敏原,从而怀疑过敏性疾病的诊断,甚至拒绝配合治疗。

  通常,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常有明确的诱因,症状发生多在与过敏原接触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比如宠物过敏患者,常在接触宠物数分钟出现鼻炎、哮喘或皮肤红肿。若过敏因素不排除,疾病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明确存在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这样就可以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这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办法,但不是对所有的过敏病人都有用。有些人是一种过敏原过敏,有些人的过敏原可能有几种;有的过敏原是可以避免接触的,但有些过敏原是很难避开的;而且很多过敏原还是未知的。所以,避免接触过敏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过敏原检查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并不是诊断和治疗的唯一手段。

  误区2:疾病发作时用药,症状缓解后就可以停药

  过敏性疾病的早期,部分患者症状轻,不通过治疗就可以恢复正常。但大部分患者没有通过预防指导,不规范治疗让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因此正确的预防和系统规范的治疗很重要。有部分患者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随意过早的停药,往往会影响病情的控制。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变态炎症反应,通过治疗过敏症状好转,但机体炎症依旧存在,过早停药会导致病情反复。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需长期治疗。每位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治疗疗程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且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在随访中评估患者的控制水平,制定是维持治疗、升级治疗,还是降级治疗的方案。此类疾病通常需要病情稳定3~4个月才可以减量治疗,且减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3:脱敏治疗可以治愈一切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过敏性疾病唯一对因治疗,其简单原理为按一定规律给患者间断皮下注射患者过敏的物质,剂量由小到大,使患者对此类过敏原逐渐耐受,再次接触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过敏减轻。脱敏治疗可以预防新发过敏,防止过敏进展,兼有预防和治疗的意义。但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的治疗方案,它见效较慢、疗程长,但疗效好,患者需耐心配合治疗。一般经3~4个月的治疗才见明显疗效,需持续2~5年的维持疗程。因此过敏性疾病急性发作时需要合理应用对症药物较快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

  误区4:谈激素色变

  过敏性疾病的对症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由于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不愿或不敢使用激素类药物。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意性的增加或减少激素的使用,这样不仅达不到疗效,反而会影响病情控制。

  其实外用或吸入激素都属局部用药,药物直接到达治疗目标位置,吸收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所以长期局部使用激素治疗很少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临床中确实存在部分患者,尤其是哮喘患者使用吸入激素或口服等全身用激素后,如果突然停用会出现病情反跳现象。这并不等同于激素依赖,其实是激素内在的药理学机制和疾病自身决定的。对于这部分患者,在减、停激素使用时不可过急过快,更不可马上停用。

  对于轻症或普通的过敏性疾病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脱敏疗法,对症治疗均能达到不错的临床疗效,但有部分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突发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这就是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大部分情况下会出现皮肤黏膜系统症状,如皮疹、皮肤瘙痒、唇舌红肿、麻木等;除此之外,还会快速出现连续喷嚏、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更严重的会导致血压下降、晕厥、大小便失禁,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将患者脱离过敏原,平卧;若患者有呕吐,应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内异物,以防止发生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若患者发生明显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等严重过敏反应,应首选肾上腺素肌注治疗。除此之外, H1受体拮抗剂可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二线用药治疗皮肤黏膜症状。对于有明显支气管痉挛、胸闷、气促等患者,可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糖皮质激素快速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有助于降低发生双相反应或迟发相反应的风险。

  过敏性疾病的迅速增多与长期、持续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也与遗传体质有关。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过敏病的改善,生活中应乐观向上,避免焦虑情绪对免疫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明确存在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当症状发生时,需要合理应用对症药物,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

  作者介绍:

  洪燕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多发病诊治。对于呼吸系统急重症疾病,如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ARDS、重症哮喘等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及支气管镜操作。

  本文作者/洪    燕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