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关注的东西很多,却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多人除了高烧不退,或者开始疼痛难忍,才想到医院去看医生。实际上,因为忽视自己身体的变化,才导致过早逝去生命的人很多。今天,在此提醒大家要自查一下: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是否长有这些东西。
什么是体表肿块?
体表肿块(肿瘤)就是长在人体皮肤表面及皮肤深面的各种肿块。很多体表肿块是在无意中摸到的,不痛不痒,生长缓慢,难以察觉。体表肿块有良、恶性之分,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常见的良性体表肿块有那些?
一、黑痣
正常人平均有15-20颗痣,大多数痣是在2岁以后才出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还会出现新的痣。按痣在皮肤上生长层次的不同,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一般情况下痣是比较稳定的,只有极少数的痣会发生恶变,比如生长在易摩擦部位如手掌、足底、甲床和口唇及外生殖器粘膜等部位的交界痣、蓝痣、小儿先天性的巨大的黑痣等。如果平时稳定的痣突然出现增大、颜色改变、破溃、脱毛、出现卫星灶、感染、疼痛等,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多数人出于美容角度考虑要去祛除体表的黑痣,方法主要有激光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一般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大小:直径<5mm的小痣可以采用激光治疗,疤痕并不明显,大痣则用手术切除;(2)深度:一些不突起的痣位置往往较深,如果采用激光治疗容易留下一个较深的坑,可以选择手术;(3)部位:手掌、足底、指(趾)甲下、口唇及外生殖器等部位的痣存在恶变的可能,故可以作预防性切除;(4)性质:只有在明确是良性的情况下才能用激光“点”痣,因为已经“点”掉的痣就变成“一缕青烟”了,无法再做病理检查了。如果痣的良、恶性尚不明确,也建议采取手术并在术后把切下来的痣送去做病理检查。
二、婴幼儿血管瘤
原来的“血管瘤”这一概念,目前已被更正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疾病。狭义的“血管瘤”多指出生即被发现的“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高达1%以上,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良性肿瘤之一。通常有四个显著的特点:1、出生后短期快速增殖,2、女婴多见,3、自发溃疡,4、可自行消退。疾病的发展有三个过程:8个月左右之前都可能继续增生,被称为增生期;1-1.5岁的时候瘤体处于静止状态,被称为稳定期;2岁开始大部分患者开始进入消退期,5岁以内大约一半的毛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体积较小的单发颗粒状婴幼儿血管瘤,可以选用的治疗方法比较多:(1)局部注射激素和平阳霉素、YAG激光或染料激光(585nm、595nm)凝固、小剂量的同位素(如磷32或锶90)覆贴照射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抑制血管瘤的增长,有时还能够达到基本治愈的效果。(2)手术切除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但是会留下手术疤痕,如果瘤体位于面部以外的部位,可以考虑手术切除。(3)对于一些位于重要部位(如眼周、鼻尖、生殖器等)较大的血管瘤,无法使用上述各种方法治疗的,在2周岁以前可以通过口服激素进行治疗。如患儿因血管瘤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时候可以使用干扰素治疗。(4)冷冻和大剂量的同位素治疗容易留下疤痕,一般不推荐使用。
三、血管畸形
大致可分为“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三类。
1.鲜红斑痣:又称“红胎记”、“葡萄酒色斑”,均为毛细血管畸形的疾病范畴。发生率约0.3%,是常见的先天性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畸形。这类病变呈现界限清楚的斑片状,在婴幼儿时期呈粉红色,至中年颜色加深呈深红色,并随着年龄增长增厚成为结节状。治疗:鲜红斑痣至今尚无完美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脉冲燃料激光,对一些激光治疗无效、伴发疤痕或增生扩张明显的鲜红斑痣,可考虑手术切除。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