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饮食习惯和大肠癌有关系

2018-12-2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如何远离大肠癌?养成饮食好习惯!

  从小不吃蔬菜只吃荤菜惹下的祸?

  家住上海32岁的小张,因贫血、腹痛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直肠癌”,过去三年在外院接受了两次手术,术后5个月肿瘤再次复发,进行局部放疗和伽马刀治疗,收效甚微。今年8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复发肠癌联合脏器切除、受累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术后康复中他反思自己从小就养成了不吃蔬菜只吃荤菜的习惯。

  如何远离大肠癌?养成饮食好习惯!

  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

  近二十余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多数研究认为,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与高脂肪饮食和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关。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男女之比为1.65:1。目前上海市健康人群中大肠癌呈高发状态,每年上升4.2%,大肠癌在肿瘤发生排位为第2位,是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

  国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较美要提前5-10年,笔者做过青年大肠癌患者的随访和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所以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有重要的关系,高脂肪低纤维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高脂肪饮食者大便中厌氧菌增多,食物中纤维素缺乏,大便量减少,则肠中致癌物浓度上升导致癌发生。

  早期癌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时大多已发展为中晚期,故只能通过定期筛查才能发现。部分早期大肠癌在肠镜下就可以切除,无需剖腹。但是,目前大肠癌手术后复发率高达50-60%。大肠癌复发治疗的最难点不是肝肺等远处转移,而是局部复发,前者可以经手术、射频、介入等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后者往往存在腹膜播散,邻近脏器侵犯如骨盆和腹壁、肾脏和子宫附件、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等,再次手术难度大,风险大,切除率低,放化疗和靶向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亦不佳。这部分患者因此多数在内科接受姑息治疗,直至生命终结,故被视为非常晚期病例,不再积极进行外科干预。

  最关键的是二次手术对专家医疗团队的要求高,需要多学科的联合诊治。

  近年来,随着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术后高复发率以及患者人群数量巨大的现状,在欧美和日本少数医疗中心,尝试开展了针对此类肠癌复发患者积极的再手术治疗,上海市六医院大肠癌诊治专家团队发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整体优势,经过胃肠外科联合肿瘤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妇产科、骨科、肿瘤放疗科、整形外科和重症监护室多学科合作,接诊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复发大肠癌患者,针对复发肠癌这一难题,开展了大量这类高难度高挑战的手术,包括:全盆腔脏器切除术、腹腔转移灶联合肝脏切除术、腹膜细胞减灭术+腹腔温热化疗、联合大血管切除重建手术等,有的甚至一个病人接受了多次手术,最多的一位接受了7次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大大改善了大肠癌术后复发人群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目前,造成我国大肠癌高发病率和低存活率的原因正是早期癌发现太少。所以,对无症状人群的普查是提高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和治愈率的主要途径。

  提倡50岁以上的市民每年接受一次大肠癌普查

  日本、德国、美国均已立法,规定5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接受一次大肠癌普查;在众多种癌症中,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已在9大恶性肿瘤中排位第三,部分城市如上海已经排在第二位;目前在我国,去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仍以中、晚期居多,手术后5年生存率仅仅60%。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变细、黏液便或脓血便、便血、贫血、腹部包块、指检直肠包块、腹胀和肠梗阻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大肠癌相关检查。笔者曾收治多名大肠癌患者,早期仅有大便带血表现,却当成痔疮延误诊治一年甚至两年,此类临床教训非常之多。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尤其要重视大肠检查:

  比如:1)大肠息肉;2)家族遗传性息肉和息肉病;3)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4)胆囊切除术后;5)有大肠癌家族史者;6)胆囊切除病人;7)有大肠息肉摘除史者;9)有血吸虫性结肠炎者,等等。

  鉴于我国大肠癌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提前,故普查主张在40岁以上人群中积极推广,目前普查一般先行粪便潜血试验2次,反应阳性者则进一步接受肠镜检查。

  普查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直肠指检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为大肠癌中70%~75%发生在直肠和乙肠。直肠指检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

  2)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可作为大肠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方法。如阳性,则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还可检出、、大肠息肉等消化道疾患,特别是大肠腺瘤的癌变率可达10%~20%。

  3)有上述高危因素者,如有条件从40岁开始,每年结肠镜检查一次,连续三次。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肠镜检查。

专家介绍

  王志刚

  外科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主任。

  临床主攻胃肠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在上海六院率先规模化开展各种类型的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特别是率先开展了双镜联合胃肠肿瘤根治术。

  近年来开设并领衔国内首个复杂肠癌多学科整合门诊,为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的局部晚期和复发大肠癌患者经MDT充分讨论评估后,成功实施了各种高难度的挽救性手术。包括全盆腔脏器切除术、联合骶骨直肠癌扩大根治术、肠癌复发灶与肝转移病灶联合切除术、后腹膜淋巴转移清扫术、腹膜肿瘤细胞减灭+温热灌注治疗、联合大血管置换的复发肠癌再手术等。在全国会议上率先提出“复杂肠癌”的概念,积极倡导晚期肠癌“慢病全程管理”的理念,和对晚期肠癌“更加积极的外科干预”的临床策略,率先采用3D重建技术对复发直肠癌患者进行精准的术前评估。每年举办复杂肠癌多学科诊治研讨会和国家级继教学习班。这一系列的临床工作和基于胃肠肿瘤数据库成功构建复发预警模型等研究工作奠定了上海六院胃肠外科在国内本领域的学术地位。

  曾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交通大学百人计划、上海交通大学高原高峰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获得上海市青年岗位工作能手、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7年于美国结直肠外科排名第一的克利夫兰医院访学,师从前美国结直肠协会主席Victor.Fazio教授。

  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胃肠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复杂肿瘤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肠内与肠外营养学组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专委会理事等多个学术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主持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计委课题十余项,累积科研经费三百余万元。带教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5名。参编专著多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复杂肠癌多学科整合门诊:周一下午

  挂号预约方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公众号

文/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博导教授王志刚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值班编辑/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