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科学进补小支招

2019-02-2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冬春季科学进补宜“三加一”,即保温、御寒、防燥加进补,往往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一般来说,体虚的人冬季才需要进补。中医将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

  利用外在环境最寒冷之时,一方面可以使人体在冬天有抵抗力,不致受寒气的侵袭而生大病,一方面又可蓄积能量,以待来年春夏的利用,避免明年因阳气不足,阴寒内伏而发病,所以是养生方法的一种。

先为调补“开路”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冬季调补同样也要遵循这原则,因此“老幼妇男,进补有别”,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缓慢,要通补并兼,动静结合;妇人易于肝气郁结,补品中须以疏泄肝气为辅;小儿为纯阳之体,应侧重调理脾胃,促进正常发育,特别要避免因误服激素类保健品而导致性早熟。中青年及亚健康人群,多有“三高”现象,则以消除代谢产物,促使机体气血流畅为主。

日常膳食,进补有方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在饮食方面,宜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一方面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其他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两类;一是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二是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适、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者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能。气虚病人见有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倦、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状者。均可服用,能够补元益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一类虚症,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改进,各种服用方便的滋补药品纷纷面市,如人参蜂王浆、双宝素、青春宝、中国花粉等,多不胜数。药补已成为人们所乐用的进补方法。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是,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如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冬季科学进补小支招

  冬春季科学进补宜“三加一”,即保温、御寒、防燥加进补,往往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一,宣保温。通过饮食营养搭配,以保持体温,即增加热能的供给。在冬季饮食中应适当地增加蛋白质的含量。营养学研究表明,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则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因为在这些肉中含的动物脂肪较少,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第二,宜御寒。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在冬季饮食中,除了注意供给热量外,还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国人的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不偏食,能吃豆、肉、蛋、乳等食物,就可保证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冬季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因为这类蔬菜矿物质含量都较高,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还可适当吃些豆类、花生、牛乳、虾皮、牡蛎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第三,宜防燥。通过饮食,以防干燥。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口角炎,唇炎等病症。因此,在冬季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是十分必要的。维生素B2在谷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于动物肝、蛋、乳、豆类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气血不足、补血补气

  气血不足是中医的概念,气血不足的患者主要以女性居多。气和血都是生命的载体,共同滋润身体。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气和血可以在人体的一些细节中发现出来,只要分辨出这些小细节,就能认清各个脏腑气血的运行状态,有助于预知疾病、保持健康。

  1、看眼睛

  主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晰度。小孩子都有一双清澈的眼睛。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浑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眼白与肺和大肠的关系密切,如果眼白有血丝,多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袋很大则说明脾虚。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

  2、看耳朵  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肾。人常说“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

  3、看头发

  头发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但有些青少年如时间内出现白发。且伴有脾气不好、容易发火,多是因为肝郁热血。如果伴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是肾气不足的信号。如果出现大量脱落,而且头发越来越稀疏,就要警惕整个身体的气血问题。头发油腻,则说明脾肺不和,脾的气太过,肺的气又虚,就会出现头油过多的现象。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如果肝血不足,头发长得慢、易干枯。

  4、看手

  首先,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体现。气血充足则手总是温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则都是气血不足。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于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允足。

  手掌厚而有力,富有弹性,一般为气血充沛,体质强壮;如果手掌厚而无力,弹性差,多为精力欠佳,疲劳乏力。手掌软细薄而无力,多精力衰退,体弱多病。

  人的手指甲上都有个半月形的“小月亮”,正常情况下,除了小指应都有半月形。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气血不足。

  5、看皮肤

  主要看光泽、弹性和皱纹。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者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此外,面色也是气血的“晴雨表”。面色苍白代表肾气不足,面色萎黄是肝气不足。

  6、看牙齿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成人牙齿稀疏、牙齿松动、齿根外露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借火上扬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当你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越来越容易塞牙,就要留意身体的状况。

  7、听声音

  人的声店也是气血的代表。充足的人内自洪究有力,这也是肺气充足的重要表现。气血正常,人的由音也公表现出来。如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的人常大呼小叫:肝气郁滞的人,会长呼短叹。

  8、看睡眠

  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说明气血足: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有气血亏虚的表现。此外,爱睡觉也是气血虚的表现。气血不足应该及时调理。如果没有典型病理症状,可以首先选择喝鸡汤补气;或者用党参或黄芪15克,煎水补气。当归则有补血的功效,适用于血虚的人群。除饮食外,还要减缓生活压力。

补血食谱营养原则

  1、宜多吃常吃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

  2、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2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3、宜吃些补气、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

  4、蔬菜中铁的含量较低,吸收差,但是新鲜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叶酸缺乏可造成大细胞贫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贫血。因此亦要多吃蔬菜。

  5、宜常食补血产品,如芝元雪康组合,它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从根源上补血,对改善贫血、强身健体、美容养颜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补血效果的长久持续。气血双补,固本正源。

 

文/朱抗美(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诊疗研究所所长,曙光医院研究生导师、教授)

值班编辑/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