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技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启动“引擎”

2017-03-2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据陕西中医药大学对子洲黄芪进行检测检验发现,子洲黄芪甲苷含量为0.16%、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为0.11%,且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

  陕西加快实现中医药强省目标系列报道之三

  科技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启动“引擎”

  在传承中医药精髓基础上创新

  2月17日,子洲县黄芪精深加工项目成功签约,素有“东北参、子洲芪”之称的道地子洲黄芪搭载上了这趟最新的“科技列车”。

  “以前,大家对中医药的了解主要依靠最原始的朴素认知,但现在我们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对中药材做出更精确的定量分析,这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位长期从事中药材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

  而省长胡和平去年也曾对子洲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做出指示,要求要像研究西药的有效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样去研究子洲黄芪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作用。

  据陕西中医药大学对子洲黄芪进行检测检验发现,子洲黄芪甲苷含量为0.16%、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为0.11%,且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

  在过去,黄芪只能用传统方法采收、晾晒,然后配制入药,主要器具和设施有柴刀、洗药池等等,生产既费时费力,药效和质量也十分不稳定。如今,现代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应用,注定会让深深扎根黄土高原的黄芪走得更远。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像黄芪这样的中医药现代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中医药的中医诊疗、药品生产、体系管理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不断发掘中医药精髓,不让中西医结合沦入中医西化的陷阱,实现继承创新发展,成了当前中医药振兴的关键。

  “我们应遵循在中医药传统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中医药事业才有生命力。”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唐志书说。

  目前,我省有陕西中医药大学等11所本科院校,设置有中药学、药学和生物医药专业,在医药领域有3名工程院院士和2名国医大师,已建成与中药资源产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0多个。

  据了解,仅陕西中医药大学一家就已经有百余项科研成果面世,共有包括雷根平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赵晓平的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等在内的41个科研平台,随着这些科技成果的持续转化,陕西中医药事业的基因图谱将会被优化重组。

  中医也能用高科技仪器“把脉”

  西安市中医医院的二楼过道旁,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中医经络检测仪为您体检”。

  记者跟随该院针灸推拿科的护士长小杨体验了一回。记者把手放在仪器上,每一根手指接触一块银色金属传感器,调整呼吸,坐正身子。不到3分钟,与机器连接的打印机就开始打印出检测结果报告。

  报告分为五页,显示了包括五脏六腑的疾病、体能元气、精神压力、中医的阴阳虚实、心血管、肿瘤、内分泌等人体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并且各个脏腑经络都有精确的数据。

  “它是根据中医的人体经络学说,通过对人体十二经络的二十四个穴位的探测,测定人体的五脏六腑、皮下组织、细胞等状态,观察整个身体的健康情况。检测结果准确率90%以上。”小杨告诉记者,这就是最新的高科技生命全息象定位检测仪。

  在传统中医诊疗中,患者主要通过医生的望闻问切进行观察,并通过临床经验辨症而治。现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介入,让医生获得的信息更加多样和准确。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不同的中医在进行诊疗时获得的信息可能都不一样,水平不高的甚至会出现误判,因此依靠现代技术或者仪器的配合能够极大提高诊疗的准确性。

  用科技手段提升对患者诊疗的准确性在各家中医院医疗实践中已得到印证。“我们学校共有两所附属医院,一年共有98万人次的门诊量,尽管我们地处咸阳,因为科技手段不断助力诊疗水平的提升,从西安及周边慕名来我们医院看病的患者反而越来越多。”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负责人表示。

  对此,前不久出台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指明方向:要把继承创新贯穿到中医药发展的一切工作中,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科技创新贯穿中医药产业链

  科技创新,贯穿在中医药全产业链条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2012年,陕西作为全国试点省份,开始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实施中药资源区划研究,通过专家论证,规划全省中药材的生产布局。

  “在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间,卫星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被应用。精准到哪怕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株中草药,我们也可以看得到。这种基础性的摸底工作在实施时就采用了科技介入手段。”唐志书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陕西省中医药大学承担着此次摸底工作,截至目前,300多名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全省36个区县的普查任务。

  每一年,咸阳北塬上的永寿县,都会迎来一批博士学历的中医药专家技术人员。从县城的科技大讲堂,到深入乡镇的田间地头小课堂,从中药材种植的理论讲解,到手把手的实操帮扶,科学技术正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启动“引擎”。

  在开发利用方面,科技手段的介入更是“大展拳脚”。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新要求,世界医药开发和利用也正在加速竞争。

  “漫山遍野的酸枣是一味很普通的中药材,酸枣仁可以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和止痛。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酸枣核被开发成活性炭,酸枣肉则被研发成为抗肿瘤良药。目前,仅围绕酸枣我们已经申请了六、七项专利,预计未来将会有十多项专利。”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是陕西唯一一所中医药领域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还组建医学科研实验中心、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机制创新方面不断探索。目前仅该中心在研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就有10余项,争取到外部建设与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记者 王国星 刘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