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北京蚊媒传染病以外来输入性病例为主,先后出现过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裂谷热等外来输入性病例。蚊密度季节变化明显,每年4月底至5月初越冬蚊开始复苏,蚊虫密度逐渐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以淡色库蚊为主。
近年来全球蚊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我国南方省份相继发生登革热疫情流行并呈现向北方扩展的趋势。近年来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在蚊种构成比例中由2013年3.50%上升至2017年14.02%,蚊子密度不断增加,发生本地登革热病例的风险提升。
“健康北京灭蚊行动”分为宣传培训、环境卫生整治、集中灭蚊和评估总结四个阶段,5月中旬开始,并将6月11日~15日、7月16日~20日、8月13日~17日定为全市统一灭蚊活动周。在灭蚊行动期间,居民如需了解有关灭蚊防病知识,可以拨打北京市卫生计生热线12320进行咨询。
温馨提示:主要灭蚊措施
1.孳生地清理。翻盆倒罐,对楼前屋后花盆托盘、水生植物、废弃容器等各类型积水容器中的积水及时清除,特别是地下室、下水道、防空洞、车棚及居民楼道、各类管道间等环境中的小型积水;清理公园绿地、建筑工地、汽修厂、废品收购站等场所临时性积水;加强对河湖、水塘、沟渠等场所蚊虫孳生地的疏通清理。
2.蚊幼虫防制。包括湖泊、池塘、景观水体、大型盆缸等可采取养鱼灭蚊;各类市政管井、桩洞、地下人防工程等无法清除的水体,可投放杀灭蚊幼虫制剂。
3.成蚊防制。包括完善居民家庭、单位、办公场所等室内环境防蚊设施,如纱门、纱窗等,当蚊密度较高或有蚊媒传染病发生时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杀灭成蚊。
4. 居民外出做好防蚊措施,出国旅行的居民要随时关注旅行地蚊媒传染病疫情。
世界医疗网北京报道组/李海清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