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讯快报 >

“2018哈佛医学院专家中国行”来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2018-04-2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第五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核心提示:“2018哈佛医学院专家中国行”

  2018年4月19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的“2018哈佛医学院专家中国行”活动,首次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哈佛医学院专家AdamWright、KennethChristopher教授一行来院访问,并以“医学新视野:大数据与领导力”为主题开展学术讲座与交流。院长吕飞舟、党委副书记卢一飞,副院长洪洋、周健以及工会主席李剑勇等领导,医院中层干部、归国研修人员等出席活动。


参观临床检验中心

  院长吕飞舟向哈佛专家详细介绍了医院的发展历程、临床特色、教学科研、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情况。专家们介绍了哈佛医学院的相关情况,随后在医院领导的陪同和检验科沈芳主任的引领下,走进临床检验中心参观。临床检验自动化流水线在完成一期改造后,已从半自动化实现全实验室自动化。通过系统的整合和信息流的建立,工作效率获明显提升,其先进性沪上领先。

  在316学术会议中心,院长吕飞舟代表医院对来访的专家们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他们为本次学术交流做的精心准备,并回顾自己曾赴哈佛医学院进修的经历,受益匪浅,希望医院有更多年轻医生加入到哈佛的全球临床研究者计划中。目前,医院先后已有4名医生受益于哈佛医学院培训项目。妇产科张丽文主任参加中国临床研究项目领导力-哈佛培训班(CLIMB),并以Capstone前十名和Teamwork第一名的优秀成绩顺利毕业。2017年泌尿外科王伟、普外科于愿、心内科方加圆等3位医生通过面试,参加哈佛临床学者科研培训(GCSRT)网上函授计划项目,今年又有3人参加该项目学习。

  AdamWright教授以“医疗行业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信息化”为题,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了美国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情况。尽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却一直停滞不前,如今随着计算机能力的提升,以及电子病历的使用,大数据变得可及,计算机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人工智能进入深度学习阶段。深度学习可以做许多之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做不到的很多事情,协助医生作出诊断更高效。因此,他建议医院广泛使用电子病历,有效管理重要的临床和管理数据,打造数据库,建立起报告系统用于衡量绩效、识别问题和趋势。大数据为重要的临床课题建立预测模型,在服务病患的时候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KennethChristopher教授以“如何成为成功的领导者”为题,讲述了个人该如何提升自身领导力。不一定是领导才需要提升领导力,一个人只要有社交,就需要提升领导力,与周围的人建立和谐长久的关系,因为没有人无所不能。要成为伟大的领导者,思维观念要创新,可以经常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找到问题,这样更容易消除既往偏见,产生突破性思维。要打造属于“你”的X因素,包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仔细地倾听和观察他人、更新网络联结、追求卓越的驱动力、催化剂学习、意识到自己的短板、花时间精力进行反思、站在上级的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

  学术讲座之后,活动还安排了讨论互动环节。放射科赵小虎主任、泌尿外科王伟医生、护理部顾艳荭主任、乔建歌护士、麻醉科金玲艳医生等人先后从医技、临床、护理等角度,与二位专家就人工智能、领导力与医疗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

  “哈佛医学院专家中国行”项目旨在借鉴国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医院管理、质量提升、临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着重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重点问题,有助于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和深化医改。此次活动以“医学新视野:大数据与领导力”为主题,展现了以哈佛医学院(HMS)为代表的美国医院管理、科室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新动向及新经验。作为医院“走出去、请进来”的实事举措,“哈佛医学院专家中国行”首次亮相五院,通过加强与顶尖学府、专家的互动交流,为员工们打开国际视野、逐渐缩小同领域研究和发展的差距而助力。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网页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