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内科 > 泌尿系统疾病 > 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

2014-09-0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光镜下早期可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系膜区轻度增宽。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基质增生,形成典型的K-W结节,称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

【病因】

(一)糖代谢异常

在糖尿病状态下,肝脏、肌肉、脑等出现糖代谢严重障碍,而肾脏、神经、眼等的组织/器官糖代谢明显增强,此时约50%的葡萄糖在肾脏代谢,一方面缓解了机体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另一方面也加重了肾脏的糖负荷。在高糖时肾脏代谢葡萄糖增多的主要原因是:①肾细胞葡萄糖转运体1(Glut 1)活性增强以及肾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亲和力增加;②细胞内高糖引起各种损伤介质如IGF-1、TGF-β1、AngⅡ等产生过多,又促进Glut 1的活性增强,使更多葡萄糖进入细胞内;③高血糖导致活性氧产生增加;④多元醇途径的活化,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PKC)途径激活,氨基己醣途径改变;⑤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质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以上途径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微血管病变的进展。

(二)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表面积增加,导致肾小球血流量及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蛋白尿生成。肾脏局部RAS兴奋,PK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进一步激活加重了疾病的发展。

(三)氧化应激

糖尿病状态下,过多的葡萄糖自生氧化,造成线粒体过度负荷,导致反应性氧化物质(ROS)产生过多;另一方面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细胞NADPH量不足,使ROS在体内过多积聚。过多的ROS损害多种正常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最终通过激活一些重要信号分子,包括ERK、P38、JNK/SARK以及NF-κB等,诱导多种损伤介质,加重肾脏损害。ROS的高表达可促进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降解减少,导致小球纤维化;ROS也可以促进间质的细胞外基质降解,造成上皮细胞黏附性消失,小管基底膜破坏和间质细胞浸润增加,导致小管间质纤维化。

(四)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和内分泌途径而发挥作用,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管紧张素Ⅱ、VEGF、内皮素(ET)、前列腺素(PG)及一氧化氮(NO)等。由于这些因子同样参与了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因此它们并非糖尿病肾病所特有。

(五)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一个多基因病,遗传因素在决定糖尿病肾病易感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病理】

光镜下早期可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系膜区轻度增宽。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基质增生,形成典型的K-W结节,称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部分患者无明显结节,称为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症。并常可见内皮下纤维蛋白帽、球囊滴、小动脉透明样变,伴随肾小管萎缩、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乳头坏死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等。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肾小管和肾小球基底膜弥散的线状IgG沉积,还可伴有IgM、补体C3等沉积。

电镜下,早期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系膜区扩大,基质增多,晚期则形成结节状,这与光镜下所见的K-W结节吻合。渗出性病灶可显示为微细颗粒状电子致密物,还可见足突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