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外科 > 颅内肿瘤 >

常见的颅内肿瘤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2014-07-0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来自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统称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40%~50%。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来自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统称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40%~50%。

  1.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s  占神经上皮性肿瘤21.2%~ 51.6%,颅内肿瘤的13%~26%,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2,发病高峰为31~40岁。成年人多位于大脑半球,以额叶、颞叶多见,顶叶次之,枕叶少见。儿童多发生于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分为4级,其中I、II级组织学分化较好,Ⅲ、Ⅳ分化不良,恶性程度较高。

  星形细胞痛生长缓慢,平均病史2~3年,可长达10余年。肿瘤占位效应或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颅内压增高。约1/3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若肿瘤侵犯额叶、胼胝体或扩散到对侧额叶,病人出现精神障碍和性格改变。

   【诊断】 CT扫描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为非强化的低密度病灶,与脑实质分界较清楚,有或无占位效应。MRI扫描多呈长T1、长T2信号,瘤周水肿轻微,增强扫描后肿瘤一般不强化;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强化明显,肿瘤呈略高或混杂密度影,可伴囊变、钙化、出血,肿瘤形态不规则,与脑实质分界不清,占位征象及瘤周水肿明显。

   【治疗】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完全切除后有望根治。浸润性生长的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无法手术治愈,手术应以延长病人高质量生存时间为目标,不增加病人神经功能损害前提下切除肿瘤,在瘤床植入古有卡氮芥(BCNU)的薄膜(Gliadel),药物经2~3周逐渐释放。术后全脑加瘤床放射治疗和化疗。

  2.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属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起源于白质,浸润性生长迅速易坏死。多见于大脑半球,脑干、颅后窝极少见,常累及数个脑叶,可经胼胝体侵犯对侧大脑半球、丘脑、基底核等部位。

  好发于30~5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3:1。病程短,高颅压症状明显,癫痫发生率较低。CT显示肿瘤呈边界不清,混杂密度,低密度为肿瘤囊变及坏死;高密度为肿瘤出血,瘤周水肿严重,中线移位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的环状或斑块状强化。MRI增强后Tl加权像肿瘤强化明显(图19-1(1),(2))。

 

  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即使经手术、放射治疗及烷化类化疗药物系统化疗,其中位生存时间也仅为1年。

  3.少枝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占神经上皮肿瘤的3%~12%,来源于中央白质区,额叶最多见,占50%以上。顶叶、颞叶次之,枕叶少见。肿瘤生长较缓慢,有浸润性生长倾向,呈灰红色,质地柔韧,与正常脑组织界限较清楚,常伴钙化,少数发生襄变。发病高峰3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2:1。病程较长平均2~3年,最长可达31年。50%~80%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原发性癫痫。肿瘤位于额、颞叶,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

  30%~70%颅骨X线平片可见肿瘤钙化斑。CT扫描肿瘤为等密度、边缘不清,有时可见边界清楚的囊变区。90%可有条带状、团块状或点状钙化,对定性诊断有帮助。MRI扫描肿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肿瘤边界较清楚;瘤体增强较明显。

  对边界较清楚,有假包膜的肿瘤应全切。病人肿瘤复发可再次手术。少枝胶质细胞瘤术后需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4.室管膜瘤(ependymoma  占颅内神经胶质瘤5%~6%,占儿童脑肿瘤9%。60%~70%位于幕下,肿瘤常起源于Ⅳ脑室侵犯闩部,灰色似有边界,全切除不容易,可通过脑脊液"种植"散播,恶性程度较髓母细胞瘤低,预后差。病人多伴有颅内压增高,眩晕,共济失调。幕上肿瘤可能发生癫痫。如肿瘤起源于Ⅳ脑室底,常伴脑积水。MRI T1加权像为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为显著高信号,有时CT叫见钙化。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常发生于脑室室管膜下胶质细胞,分化好,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放射治疗。如脊髓转移应行全脊髓小剂量照射,5年生存率41%,儿童预后差仅为30%。

  5.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世界医疗网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世界医疗网公众号
    微信号:sjyl111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