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外科 >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

2014-07-09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蛛网膜下隙出血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蛛网膜下隙出血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病因】 动脉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Willis环动脉分叉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遗传也可能与动脉瘤形成相关。炎性反应引起蛋白水解酶增多,在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发生动脉瘤,但临床均少见。

   【病理和分类】 组织学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甚至钙化,血栓呈"洋葱"状分层。动脉瘤多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瘤顶部最薄弱多为出血点。动脉瘤破裂口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依动脉瘤位置分为: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10%,包括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等。

  动脉瘤2.5cm动脉瘤为巨型动脉瘤。一般型动脉瘤出血几率大。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枚动脉瘤多见。

  1.中、小型动脉瘤末破裂出血,临床无任何症状,称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一旦破裂表现为SAH,病人突然剧烈头痛,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出血严重时,病人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可无明显诱因或睡眠中发病。约1/3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亡。

  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

  SAH后脑脊液中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使脑血管痉挛(vasal spasm),多发生在出血后3~15天。局部_血管痉挛只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附近动脉纤细,病人症状不明显,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病人意识障碍加重,出现偏瘫,甚至死亡。

  2.局灶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变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接、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SAH前,如头痛、眼眶痛,继之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动脉瘤破裂出血。大脑中动脉瘤出血形成血肿,病人可出现偏瘫和(或)失语。巨型动脉瘤压迫视路,病人有视力视野障碍。

   【诊断】

  1.出血急性期CT确诊SAH阳性率极高,根据出血部位初步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出血一周后CT不易诊断。腰椎穿刺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故一般不再作为确诊SAH的首选。CT可以发现脑积水。

  2.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