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孕不育 >

产后女性会产生哪些生理变化?

2020-05-1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为了给宝宝分娩做准备,新妈妈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为了给宝宝分娩做准备,新妈妈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分娩期间为生产做准备,盆腔的肌肉和韧带都会充分延伸,阴道会变得比较宽松;为了分泌乳汁,女性的乳房会增大,甚至有所下垂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对女性的影响很大,不仅会影响女性的外表形象,还会妨碍女性以后的性生活,更有甚者,可能会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健康。

  很多女性在生产结束之后,没法接受自己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因而变得忧虑、抑郁。其实,生理上出现的一些变化对于孕产妇来说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所以,产后新妈妈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以便及时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是否正常。而且当发现异常时,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调养身体,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那么产后女性会出现哪些生理上的变化呢?

  (一)产后生殖器官的变化

  1.子宫的变化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胎盘就在子宫内,子宫相应增大。当胎盘排出后,子宫体即收缩至胎儿头大小,呈前后略扁的球形,大小为17厘米×12厘米×8厘米,重约1 000克,宫底在脐下1~2横指。产后子宫各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特别容易出现移位。特别是在产后第1天,当膀胱充盈时常容易将子宫向上向右推移至右肋下。以后随着子宫肌纤维迅速变小、水肿及充血消退,子宫逐渐缩小。产后第1天,子宫在耻骨联合上12~15厘米,5天后,在耻骨联合上7~10厘米,12天后入盆,在腹部已经不能触及。子宫的重量在产后第1周末减至500克,第2周末减至350克,8周达到正常子宫的质量,即60~80克。

  2.子官内膜的变化胎盘和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璧分离而娩出。留下来的海绵层则厚薄不一,遗留的蜕膜组织表面部分经过玻璃样及脂肪性变,然后从恶露中排出。基底部则经过再生长而形成新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在产后第10天,宫腔内其他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宫内膜层生成。

  胎盘剥离的创面收缩很快,开始时直径7.5厘米,为一突出的毛糙面,14天后直径缩到3~5厘米,6周后直径2~4厘米,仍稍突出,但表面已经不毛糙了。

  3.子宫颈子宫颈管的恢复相对来说是比较迅速的,分娩刚结束时还有6~7厘米长,但产后仅8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另外,子宫颈管的内腔在产后第3天将缩小到只能插入2根手指的宽度,在产后第10-12天则缩小到只能插入1根手指,并且在产后第4周,外子宫口关闭,并形成横裂。

  4.阴道也是在分娩之后就开始恢复。分娩后不久的阴道壁呈青紫色,有些肿胀,没有褶皱,之后肿胀会日益缓解,阴道壁的松紧度也将恢复。在产后1周左右,阴道恢复到分娩前的宽度,在产后4周左右,再次形成褶皱,阴道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外阴外阴部也是自分娩后不久就开始恢复,肿胀开始缓解,并恢复到原来的松紧度。聚积的色素在产后6~8周内慢慢消退,最后略微有些残留的痕迹。骨盆底部肌肉群的恢复需要较多的时间,一般需要4~6周才能恢复到孕前的状态。轻度的撕裂往往在产后1周左右得到恢复,而比较深的会阴撕裂或较大的裂痕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痊愈。

  (二)产后泌尿系统的变化

  产褥初期,在妊娠晚期滞留在体内的水分会迅速排出体外,因此尿量会相应增加。随之扩张的输尿管及肾盂在产后4~6天复原。但在分娩期,尤其是产程延长时,因胎儿的压迫,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如果牵涉到三角区,可导致产妇排尿困难。

  (三)产后乳房的变化

  分娩后2-3天乳房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升高,并随着雌激素和孕薇素水平骤降,生乳素增加,乳腺开始分泌乳汁。而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一般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也与产妇的营养、健康和精神状况有关。

  (四)产后月经与排卵的变化

  月经一般在产后6周复潮,但有人认为,进行母乳喂养时,月经不会来。其实,这说法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理论上来说,产后不久,为了分泌出子宫恢复和母乳分泌所需的激素,女性身体很难进行排卵,也不会来月经。哺乳时间的长短和产后无月经的时间是成正比的。但事实上,有半数妈妈重来月经的时间,在不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下需要2~3个月,在喂食母乳的情况下需要5~6个月。甚至有的妈妈尽管是母乳喂养,在产后1个月就重来月经了,而有的妈妈尽管是给宝宝吃配方奶,产后1年才重来月经。难道是我们说的科学解释不合理?其实不是,现实生活中,月经重来的时间往往还受到是否母乳喂养、哺乳起止时间、哺乳次数、哺乳量、妈妈的年龄、分娩次数、营养状况、妊娠分娩期间的疲劳程度、儿童的健康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此,专家介绍,重来月经的时间是无法预测的,产后何时排卵也是无法知晓的。可以说,产后只要进行性生活,就不能排除怀孕的可能。

  (五)产后呼吸、消化系统的变化

  分娩后腹腔压力的消失使横膈恢复正常运动,孕期主要为胸式呼吸,分娩后会转变为胸腹式呼吸。之后,胃、小肠及大肠恢复正常位置,功能恢复。但是肠道的蠕动减缓,常有中度胀气。分娩后,产妇的食欲一般欠佳,由于进食少,水分排泄较多,因此肠道内比较干燥,加上腹肌松弛,及会阴伤口疼痛,容易发生便秘。

  (六)产后腹壁的变化

  长期受到妊娠时子宫膨胀的影响,使基纤维素增生,弹力纤维素断裂以至于分娩后腹壁变得松弛,腹璧紧张度一般在产后6周左右恢复,除皮肤留下永久性的白色妊娠纹外,外观恢复正常。

  (七)产后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分娩后,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增加,使得产后第1天血容量就有明显的增加,这将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产后24小时内,患有心脏病的产妇极易发生心力衰竭。此后血容量就渐渐减少,血细胞比容基本保持稳定。在产褥期第1周内,中性白细胞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数迅速上升,浆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量增加,促使红细胞有较大的凝聚倾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沉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血液凝血功能亢进,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血栓的形成,减少产后出血,但也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产褥期血压变化不大,孕期并发孕高征者,产褥期血压渐恢复正常,但也有少部分产妇血压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形成慢性高血压病。产褥期产妇心率和脉搏偏慢以后渐恢复正常。

 

  本文选自《生殖热点问题面对面系列丛书》,该丛书由上海长江医院组编,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龙华医院等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作为医学顾问,并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曾多次参展上海书展,获得读者交口称赞。

  丛书将案例与专家解惑相结合,内容简洁、科学、可读性强,是一套方便、实用的生殖健康保健读物。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星    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