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儿科 > 腹泻病 >

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2014-09-0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各具临床特点和不同临床过程。故在临床诊断中常包括病程、严重程度及可能的病原。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国外学者亦有将病程持续2周以上的腹泻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 1 .急性腹泻 (1)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各具临床特点和不同临床过程。故在临床诊断中常包括病程、严重程度及可能的病原。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国外学者亦有将病程持续2周以上的腹泻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

 

    1.急性腹泻

    (1)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休克。

   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轻、中、重)的脱水。由于腹泻患儿丧失的水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尽相同,可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多见。出现眼窝、囟门凹陷,尿少、泪少,皮肤黏膜干燥、弹性下降,甚至血容量不足引起的末梢循环改变,见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及图11~4。

 

    重型腹泻病时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离子紊乱,见第四章第三节有关内容。腹泻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原因有:①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②进食少,肠吸收不良,热能不足,使机体得不到正常能量供应,导致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③脱水时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流缓慢,组织缺氧导致无氧酵解增多而使乳酸堆积。④脱水使肾血流量亦不足,其排酸、保钠功能低下,使酸性代谢产物滞留在体内。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唇红、呼吸深大、呼出气凉而有丙酮昧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在腹泻脱水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虽然体内钾含量降低,由于血液浓缩,酸中毒时钾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尿少而致钾排出量减少等原因可使体内钾总量减少,但血清钾多数正常。随着脱水、酸中毒被纠正、排尿后钾排出增加、大便继续失钾以及输入葡萄糖合成糖原时使钾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等,血钾迅速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钾症状,如精神不振、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碱中毒等。

    腹泻病时还可合并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腹泻患儿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可使体内钙、镁减少,此症在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更多见。但是脱水、酸中毒时由于血液浓缩、离子钙增多等原因,不出现低钙的症状,待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则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极少数久泻和营养不良患儿输液后出现震颤、抽搐。用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有低镁血症的可能。

    (2)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导致全身,包括神经、呼吸、心脏、肝胆、血液等多系统病变,如出现无热惊厥、心肌损害、肺部炎症、肝胆损害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自然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粪便显微镜检查偶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病毒较难分离,有条件者可直接用电镜检测病毒,或PCR及核酸探针技术检测病毒抗原。临床常用ELISA法或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病毒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