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实验诊断学 >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常用试验

2015-05-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促凝血、血块收缩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一些体外试验,包括血小板黏附试验(platelet adhesion test,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与血小板活化分析(platelet activation analysis)、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试验(platelet factor 3 availability test,PF3aT)、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

     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促凝血、血块收缩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一些体外试验,包括血小板黏附试验(platelet adhesion test,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与血小板活化分析(platelet activation analysis)、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试验(platelet factor 3 availability test,PF3aT)、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和血小板相关补体(platelet associated complement,PA-C)等可以部分反映血小板的一些生理、病理变化,并有助于血小板相关的止凝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一)血小板聚集试验

     当血小板被激活后,活化血小板表露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作为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和纤维蛋白原、纤连蛋白(Fn)及某些其他黏附分子结合,血小板与血小板聚集成团,起到形成血小板血栓的作用。体内凝血酶、花生四烯酸、TXA2、肾上腺素、细菌内毒素、病毒、某些肿瘤细胞分泌物等均可引起血小板激活,导致血小板聚集。在体外,某些高分子材料、瑞斯托霉素、人工合成的能与血小板相关受体结合的片段等可诱导血小板聚集。

     【临床意义】

     (1)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即使用低浓度的诱导剂也可致血小板明显聚集。

    (2)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①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如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 thrombasthenia,GT)、巨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 syndrome,BSS)、血小板储存池缺陷症(storage pool defect,SPD)、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症(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 defect,AMD)等。不同疾病对不同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不同,见本章四节。②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尿毒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肝硬化、异常球蛋白血症、部分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心肺旁路术等,可见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潘生丁等可显着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评价】

     血小板聚集率是血小板活化及其释放反应、膜糖蛋白受体等综合因素的共同表现,通常是有关血小板功能改变的首选检测。PAgT与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共同分析可反映血小板在体内的动态改变,并可了解是否有更多的激活血小板参与聚集。PAgT与血小板膜糖蛋白一起分析,可找出是否存在血小板膜糖蛋白缺陷而致的血小板聚集减低。PAgT检测应根据临床目的选用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激活剂,如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时,宜选用低浓度(2~3μmol/L)的ADP;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时,用多种诱导剂均出现聚集减低或不聚集时,才能确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剂量与疗效监测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更为灵敏;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RIS)诱导的血小板凝集试验(RIPA)并不导致血小板的激活,其凝集率的高低仅与血小板GPⅠb和血浆中vWF有关。

     (二)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膜含有多种糖蛋白(glycoprotein,GP)如GPPⅠb/Ⅴ-Ⅸ复合物、GPⅡb/Ⅲa复合物和GPⅢa,及血小板各种颗粒膜糖蛋白如α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等,其在维持血小板功能起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缺乏可见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其检测是诊断相关疾病的重要分子标志物:①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 syndrome):血小板膜GPⅠb/Ⅸ-Ⅴ复合物含量显着减少或缺乏,CD42b、CD42a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减少,但GPⅠb-Ⅸ-Ⅴ复合物分子结构缺陷的变异型患者含量可正常,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确诊。②血小板无力症(thrombocytasthenia):血小板膜GPⅡb-Ⅲa含量显着减少或缺乏,轻型患者可有部分残留(5%~25%),CD41a、CD61阳性的血小板百分率减低。③血小板贮存池缺陷病:α颗粒缺乏(Ⅱ型)或α颗粒与致密颗粒联合缺陷(Ⅲ型)患者,活化血小板膜CD62P表达减低或缺乏,但GPⅠb、GPⅡb、GPⅢa、GPⅤ和GPⅨ表达正常。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可见血小板活化显着增加。研究表明,循环活化血小板增加,可出现在血栓性疾病发生之前,对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后易出现再梗死或再狭窄等有一定预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