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冬病夏治,内治外治学问多多

2018-07-2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冬病夏治:内涵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冬病夏治”仅仅治疗哮喘病吗?“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疾病?

冬天的病夏天治

  每年夏天,“冬病夏治”都受到追捧。目前全国各大医院开展得极为普遍,采取的方法也较多,有中药内服、针灸治疗、擦浴、穴位贴敷药饼等等。

什么是冬病夏治呢?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病夏天治。

  具体来说,“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弱易感之人、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

  而“夏治”是指在夏季即每年“三伏天”,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之时,同时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趁此类疾病缓解之时,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并减轻症状

冬病夏治只能治疗“哮喘”吗?


(图片来源:Flickr )

  很多人以为冬病夏治只是治疗“哮喘”疾病,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病夏治可以治疗和预防不少疾病,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效果显著。

冬病夏治就是喝中药吗?

  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丰富多样。但不外乎内服、外治两大类别。

  内服如中药汤剂、成药、甚至膏方等等。

  外治如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红外线灯照射)理疗、穴位按摩、穴位火罐等等。

  目的均是内外配合,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冬病夏治内涵还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

  除了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之外,冬病夏治的理念还包括人们的起居、饮食调摄、养生等行为方式,这些也是冬病夏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防病治病融汇於生活中。比如夏季天气炎热,空调房间温度不可过低,老人、小孩、身体虚弱之人不可多食冷饮或冰镇类食品,不适宜冷水浴等等,防止过于贪凉,损伤人体之阳气。

冬病夏治时间很讲究吗?

  冬病夏治时间非常讲究,敷贴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共3天。每次贴敷4-6个小时,每十天贴一次,连续贴三次为一个疗程,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

  当然如果错过了也可以选择其他时间。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仅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并非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需要冬病夏治。

  有下列情况如痔疮、湿疹、咳血等热证患者,或体质阳热亢盛者等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

  再者,孕妇、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易皮肤过敏(如短时间敷贴即起水泡)者、或敷贴局部皮肤破损者,发烧、咳喘持续状态等疾病发作期患者,1岁以下的幼儿等,也都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值得提出的是,“冬病夏治”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体现,但并非冬病夏治就一定能够彻底治愈所治的疾病,但可以肯定将十分有助于缓解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几种适宜冬病夏治的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支、肺气肿、支扩、哮喘等属于阳虚范畴,秋冬季病情加重,夏季为病情缓解期。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不常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患者,可采取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慢性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得食痛减,遇冷加重,饮食减少,呃逆,返酸,大便时干时稀等阳虚症状,往往反复发作,病史超过两年,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春夏季节则发作有所减轻。选盛夏伏天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健脾温肾,和胃止痛,增强体质,减轻发作。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起病缓慢,绝大部分患者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的外伤史,有的患者可因受风、着凉而发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因而是上肢抬高、后伸、外展时疼痛加剧。由于关节活动受限,因而有的病人梳头、穿衣、吃饭都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有大的痛苦。炎热的暑天,皮肤腠理松,表面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当时之时,若采用独特的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同时配合一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药物加以治疗,能解除或减轻肩关节的疼痛、麻木、酸胀症状,到冬季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1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清涕等。除此之外还有咽痒、眼部痒感等。这类病人的最大特点是对空气中某种物质特别敏感,如遇花粉、冷空气等,出现连续不断的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可选择三伏天治疗。

  冻疮:多在寒冷季节发作,发生冻疮,与低温、潮湿、风速、温差等外界因素有关,更与人体素质差异、组织对低温的调节适应能力,心及局部末梢血液循环—微循环不良有关。患者可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

  方法是: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多为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每到冬季受寒时加重,严重时肢体不能活动。冬病夏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适应阳气虚、寒冷重、体质差、病程长的一类人,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时怕冷,遇寒容易发病。夏季治疗能起到鼓舞正气、驱逐病邪、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湿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

专家介绍:

  霍清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导。擅长中医医疗脑血管病、慢性肝病、生殖疾病、慢支、哮喘及肿瘤的康复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二下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市民健康中心·六院健康大讲坛简介:从“医者”到“健康使者”、从“服务病人”到“服务大众”、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从“单向传授”到“同伴教育”、从“专业责任”到“社会责任”。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依托“市民健康中心”这一平台,由全院各科专家组成“专家志愿者团队”,为市民传授医学科普知识;由相关科室主办各种病友组织,医患同心,面对疾病,开创了“全方位”健康服务理念,整合并推出一系列品牌项目,彰显百年六院的文化沉淀与品牌价值,将“健康文化”不断深入推广发展。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市民健康中心·六院健康大讲坛

“杏林讲坛”

专家志愿者团队

领衔专家霍清萍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霍清萍主任医师、梁芳主治医师
摄影:黄宗炜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