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秋季养生,我们该懂些什么

2020-09-3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秋季早晚温差大,造成血管收缩,刺激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再加上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血液粘稠度过高,极易引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原文意思是:秋季的三月,是自然界万物的成熟,平定收敛的季节。这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晨起时应与鸡打鸣的时间相一致;使情绪保持安宁,以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同时精神要内守,以使秋季的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要使意志外驰,以保持肺气清肃,这都是与秋季的特点相适应的、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肺脏,使得供给冬季的闭藏之气的能力减弱,导致冬季发生飧泄病。故秋季养生,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季早晚温差大,造成血管收缩,刺激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再加上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血液粘稠度过高,极易引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生活中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

  ⒈“秋乏”别大意

  入秋后,天气转凉,易感疲乏。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调节功能差,更容易在秋天感到疲惫。“秋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属于疾病,但并非所有的疲劳现象都属于“秋乏”,尤其是有心脏疾病患者,如果当成秋乏疲劳就会延误病情。由于秋季人体出汗明显减少,体热产生和散发以及代谢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即为“秋乏”。有睡眠不足、疲惫、反应迟钝等主要症状。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寒冷等可能使原有基础心脏疾病急剧发作或加重,甚至猝死。

  ⒉耳鸣

  有关研究人员发现: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都可不同程度地出现耳鸣,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变化比较敏感,当心血管动力学上出现异常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耳内可以得到先兆信息。因此,45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就诊。

  ⒊肩痛

  肩膀疼痛,严重时连穿衣都困难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脏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现象,特别是左肩、左手臂酸痛,为阵发性,并与气候无关。故中老年人如发生肩痛,特别是左肩疼痛尤严重的人,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至心病专科就诊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⒋胸痛、心衰

  患者表现心前区疼痛,多在劳动或者运动之后,多发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时有一种胸部紧缩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终止。心脏负荷过重致静脉回流受阻,远端血管充血发生水肿,也是心脏病人常见症状。除心衰外,腿部水肿往往是先兆症状。凡中老年人有浮肿,都应及早求医。

  ⒌饮食合理

  从营养角度来说,脂肪层也是心脏的必要保护层。但要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肉类宜选用鱼类及去皮家禽;炒菜时,用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多吃些粗粮、杂粮、绿叶蔬菜和水果。应避免过度饱餐,如吃得太饱,胃肠道大量吸收营养物质,易增加血液粘度,诱发心脏病。

  ⒍适度运动

  人体在运动时,全身各个器官都得到了锻炼,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心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肌肉与血管弹性,并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运动要因人而异,如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应注意:心脏病患者,运动万不能过量,否则会加重症状,应以没有疲乏、自我感觉良好为度。

  ⒎起居有律

  生物钟的准确性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所以要按规律生活,起居有常,活动有序,生活有节,以保证生物钟节奏正常运行,使生理活动处在最佳状态。通宵不睡或劳作无度,血管壁会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渐渐就会僵化,失去弹性,容易动脉硬化。

  ⒏情绪愉快

  古人认为养生中养神为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失调。恶劣的情绪,如极度紧张、焦虑、悲痛或忧愁等,均会危及心脏的健康。所以,对于心脏病人,要学会减轻压力,正确对待各种精神或环境的应激事件。保持平和心境,切忌大喜、大悲、大怒。

  ⒐定期体检

  为了预防心脏类的疾病,一定要坚持定期的去医院做全身体检,要检查身体是否存在可能引起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只有检查出来了,才能尽早的采取控制和治疗。

  特别提醒: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叶悦医师经验丰富,擅长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等。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本文作者/叶    悦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陈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