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1.症状
(1)视力下降: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特别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2)对比敏感度下降: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3)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光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4)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5)眩光: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所致。
(6)色觉改变: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相同的色觉改变。
(7)视野缺损: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2.体征 晶状体混浊可在肉眼、聚光灯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定量。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具有其特征性的混浊表现。当晶状体混浊局限于周边部时,需散瞳后才能看到。
3.晶状体混浊的描述及分类 晶状体混浊分类方法Ⅱ(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Ⅱ,LOCSⅡ)是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资助的一项分类方法,用于活体白内障分类以判断晶状体混浊的范围和程度,广泛应用于白内障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疗效评价等。其方法是将瞳孔充分散大,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后照法,区别晶状体混浊的类型和范围,即核性(N)、皮质性(C)和后囊下(P)混浊,记录相应的等级(表10-1)。
4.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晶状体核硬度的准确评价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根据核的颜色进行分级,最常用的为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该标准将核硬度分为以下5级:
Ⅰ度:透明,无核,软性;
Ⅱ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Ⅲ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Ⅳ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Ⅴ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