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王治洁教授:老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妇女,应警惕子宫内膜癌

2020-03-2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访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治洁教授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21.8/10万。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子宫内膜癌“青睐”这些人
  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包括年龄、遗传、长期月经紊乱、无排卵、卵巢肿瘤、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以及长期使用雌激素等。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治洁教授介绍,有报道表明,12岁以前初潮比12岁以后初潮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高60%;52岁以后绝经比49岁以前绝经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高2.4倍。子宫内膜癌中50岁以上的患者占75%,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
  王教授强调,随着物质生活富足,我国肥胖人群增多,肥胖成为更为多种疾病的风险因素,对于子宫内膜癌也是如此。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合并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三者也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这是因为体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和雌酮的合成,增加了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除了年龄、肥胖,激素也跟子宫内膜癌有关系。有研究显示,长期月经紊乱的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倍。月经失调一般是由于卵巢未能正常排卵引起。而无排卵则不能正常产生孕激素,体内的雌激素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从而引起癌变。因此,长期无排卵导致的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需注意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风险。
  卵巢肿瘤患者要警惕,诸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均可分泌雌激素,增加患子宫内膜的风险。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来说有雌激素样作用,因此,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也需警惕。此外,长期使用雌激素,但无孕激素对抗的患者,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方面,运动过少、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等女性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
  “三好”癌症给患者一线生育希望
  与其他癌症的“偷偷摸摸、悄无声息”相比,子宫内膜癌可以算作“三好”癌症了。哪“三好”呢?不疾不徐,病情逐渐进展;不遮不掩,症状比较明显;不温不火,可以用药物逆转病灶。
  具体来说,子宫内膜癌的病情是逐步进展的,在发展为子宫内膜癌之前,有一段时期宫内膜处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状态,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并不是一下子就得癌了。如果能及时发现苗头,便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虽然少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90%患者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不多。有的表现为反复的阴道少量流血或者淋漓不尽,不伴腹痛;亦有表现为阴道排液增多,为血性或浆液性。而尚未绝经的患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及月经紊乱。当合并感染时,阴道排液呈脓血性,并有恶臭。还有少数人可表现为下腹疼痛及腰骶部疼痛等,这是由于宫腔积液、
  积脓不能排出引起的,或者因晚期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引起。晚期还可出现消瘦、恶病质等。
  所以老年妇女一旦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或排液,就需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应去医院就诊,有必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王教授介绍说,子宫内膜增生紊乱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最早期阶段,用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调整月经,保护子宫内膜,便能达到治疗目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属于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一般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子宫。如果有生育要求,且符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指征,可以使用大剂量孕激素或曼月乐环进行治疗。
  如果子宫内膜病变已经发展到“癌”的程度,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一般首选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手术可以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范围,指导术后治疗,并切除病变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
  年轻的早期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经过严格的筛选,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采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有机会实现子宫内膜癌的逐步“逆转”。当然,必须说并不是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愈后都能成功地怀孕生子。
  最后,放疗主要用于晚期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化疗是晚期或复发患者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放疗、化疗也可用于手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患者的辅助治疗,如子宫浆液性癌术后有必要进行化疗。
  子宫内膜癌可预防,可早发现
  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王教授介绍,预防或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措施有以下5种:
  ①加强子宫内膜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引起女性重视。
  ②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围绝经期妇女的月经紊乱诊治,做到先排除子宫内膜癌,以后再按良性疾病治疗。
  ③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征及方法,对于长期服用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④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晚绝经等,进行密切的随访和监测。
  ⑤加强对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妇女的监测,有人建议行预防性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
  关于绝经后是否要定期检查子宫肌瘤,王教授认为,虽然子宫肌瘤发病率高,但很多妇女并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严重,而绝经后,子宫肌瘤一般会逐步萎缩,症状好转并消失。子宫肌瘤恶变为子宫肉瘤较为罕有,多见于绝经后伴有腹痛和出血的患者。所以她建议在绝经后每3-6个月仍需随访1次彩超检查,如果子宫肌瘤在绝经后仍继续增大,应警惕恶变的可能性,尤其是短期内快速增大的患者。另外,如果子宫肌瘤患者绝经后出现下腹痛、阴道流血,也应警惕子宫肌瘤恶变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
  专家简介
  王治洁
  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执行主任。临床一线工作29年,擅长妇科肿瘤诊治与妇科微创技术应用,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根治性手术。微创妇科手术、盆底康复手术独具特色,累积完成用腹腔、宫腔内镜手术6000余例。产科擅长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处理,对难产及危重孕产妇救治有丰富经验。在微创技术及危重孕产妇的救治等领域曾多次获得徐汇区光启医疗技术奖,承担多项区级、市科委课题及吴阶平专项课题,发表论文(及SCI)数十篇。
  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母儿心脏病专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委员、上海市第十届妇产科学分会二级医院管理协作组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第一届泌尿盆底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徐汇区妇科质控组组长、徐汇区围产及计划生育评审专家。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