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是先天性梅毒最常见的迟发表现,多在青少年时期(5~20岁)发病。发病初期为单侧,数周至数月后常累及双眼。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起病时可有眼痛、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视力明显下降。早期可见典型的扇形或弥漫性角膜炎症浸润,可伴有或不伴有角膜后沉着物(KP)。随着病情进展,角膜基质深层出现新生血管,在角膜板层间呈红色毛刷状,最终炎症扩展至角膜中央,角膜混浊、水肿(图8-14)。炎症消退后,水肿消失,少数患者遗留厚薄不等的瘢痕,萎缩的血管在基质内表现为灰白色纤细丝状物,称为幻影血管。先天性梅毒除引起角膜基质炎外,还常合并Hutchinson齿、马鞍鼻、口角皲裂、马刀胫骨等先天性梅毒体征。梅毒血清学检查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有助于诊断。
后天性梅毒所致的角膜基质炎少见,多单眼受累,炎症反应比先天性梅毒引起者轻,常侵犯角膜某一象限,伴有前葡萄膜炎。
结核性角膜基质炎较少见,多单眼发病,侵犯部分角膜,在基质的中、深层出现灰黄色斑块状或结节状浸润灶,有分支状新生血管侵入。病程缓慢,可反复发作,晚期角膜遗留浓厚瘢痕。
其他的角膜基质炎见于Cogan综合征(眩晕、耳鸣、听力丧失和角膜基质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腮腺炎、风疹、莱姆病(Lyme disease)、性病淋巴肉芽肿、盘尾丝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