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儿科 > 新生儿败血症 >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014-09-0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菌 因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多年来一直以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NICU的建立,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显著提高,长期的住院时间及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原菌 因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多年来一直以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NICU的建立,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显著提高,长期的住院时间及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成为新生儿血培养的首位菌。大肠埃希菌仍占有重要位置,克雷伯菌属在发达城市呈上升趋势,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和李斯特菌虽然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新生儿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但在我国及发展中国家少见。

    2.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薄、黏膜柔嫩易损伤;脐残端未完全闭合,离血管近,细菌易进入血液;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液酸度低、胆酸少,杀菌力弱,肠黏膜通透性高,同时分泌型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有利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脑屏障功能不全,易患细菌性脑膜炎。②淋巴结发育不全,缺乏吞噬细菌的过滤作用,不能将感染局限于局部淋巴结。③经典及替代补体途径的部分成分(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机体对某些细菌抗原的调理作用差。④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趋化性及黏附性低下,备解素、纤维结合蛋白、溶菌酶含量低,吞噬和杀菌能力不足,早产儿尤甚。⑤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

    3.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新生儿体内IgG主要来自母体,且与胎龄相关,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因此早产儿更易感染;②IgM和IgA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很低,因此对革兰阴性杆菌易感;③由于未曾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为初始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其他细胞参与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