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如何避免甲状腺癌找上门

2019-07-0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专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陈晓平教授。
  中国曾经有7亿多人口缺碘,一度成为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儿童缺碘会导致智力低下、身体矮小;成人缺碘则会乏力、身体浮肿,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于是,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
  斗转星移,25年过去了,“大脖子病”已经非常少见,不再是令老少皆恐的甲状腺疾病。然而其他甲状腺疾病近年却仍呈增长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近10年间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升高近3倍。根据上海浦东新区最新癌症大数据显示: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由2006年的10.99/10万的发病率已攀至2015年的62.55/10万,甚至超过肺癌、乳腺癌,成为浦东女性第一高发癌症。
  常有不实报道说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碘摄入有关,使得大众谈“碘”色变。但最新临床研究发现,目前国际上并还没有任何研究明确支持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碘摄入有关。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人口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而且,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碘含量较低,我国仍是一个碘缺乏的国家。
  那么,甲状腺癌的高发到底与什么有关?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陈晓平教授表示,和许多其他肿瘤一样,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难肯定。放射线、基因遗传、不良情绪、激素水平等都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诱因。并且在诱发甲状腺的危险因素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中招”。研究表明,女性的甲状腺辐射易感性要高于男性。此外,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月经初潮、生育以及服用口服避孕药即外源性雌激素、肥胖、女性月经不调、首次怀孕年龄早、有妇科病史均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等;既往有头颈部辐射史,如做过颈部放疗,经常暴露在辐射工作环境中等;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结节;长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如使用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
  甲状腺癌:“最温柔的癌症”
  在很多医生眼里,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高,但不管是危险程度,还是手术后的创伤,可以说是所有癌症中最低的。与其它癌种相比,甲状腺癌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恶性肿瘤。曾有一项统计,在去世人的尸检中发现,许多人本身患有甲状腺癌,却最终都因其它疾病而死亡,有的人甚至终身都未发病。
  甲状腺癌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一种常见恶性内分泌肿瘤。超过90%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进展缓慢,10年生存率很高。它是所有恶性肿瘤中治疗难度相对较低的癌症之一,大部分甲状腺癌早发现、早治疗后治愈率高。患者如若能合理治疗,还是可以有效延长生命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所以得了甲状腺癌,并不意味着被判了“死刑”,通常有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但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通常是患者、家人或医生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多无自觉症状。甲状腺结节肿块增大严重时,会随吞咽上下活动,并可侵犯气管,产生压迫症状,如伴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局部压痛等。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是最现实可行的甲状腺癌首选诊断方法。伴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学术推广,国内越来越多医院采用甲状腺癌的TI-RADS分级或改良TI-RADS分级,显示出良好势头。超声技术在定性、定量和定位诊断方面的良好优势,结合穿刺病理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率,为患者带去希望。而其他一些较贵的检查手段,如CT、MRI、PET/CT只在某些类型、术前评判淋巴结转移情况或较晚期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中适用。
  此外,甲状腺癌分子诊治时代即将来临。一些类型的甲状腺癌基因检测已经逐渐成为常规的分子诊断方法。而基因诊断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其重要性在临床中逐渐显现出来。同时,它对于甲状腺癌的危险分级、复发及转移、预后甚至随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甲状腺肿瘤MDT治疗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术后131I治疗和TSH抑制治疗,其治疗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近年来也有使用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效果尚不肯定。
  除未分化癌外,甲状腺癌最好的治疗方式依然是手术切除,可使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30 年生存率超过 90%。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清扫。如果是恶性常常根据病变部位选择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甲状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
  对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范围小、有转移者,术后应用131碘放射治疗(清甲治疗),适合于45岁以上患者、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放射外照射治疗主要用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对放射敏感者。
  此外,中医中药经过长期的实践,针对此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疗经验,故中医药辨证治疗在甲状腺癌术前、术后方面也具有作用及意义。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陈晓平教授介绍说,头颈部是人体结构最为精细的区域,是呼吸、饮食的第一道门户,也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与肢体、内脏信息传递的核心区域。该部位疾病涉及学科很多,特别是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和药物、技术手段的增多,更加需要多学科的医生联合合作治疗该部位疾病,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治疗头颈部疾病正渐成趋势。
  据了解,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浦东新区耳鼻咽喉学科群的牵头单位,自2001年起连续六届被评为“浦东新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群”牵头科室,引领着浦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2015年11月12日,为给头颈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诊疗服务,在学科带头人范静平、陈晓平两位主任的倡导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整合了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肿瘤科、介入科、麻醉科、内分泌科、口腔科、骨科、胸外科等多个科室专家的公利医院头颈外科综合治疗团队正式成立。
  “头颈部疾病涉及学科最多,病因复杂,表现也复杂。因此各个科室的合作就特别重要,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以往患者奔跑于各个学科却得不到有效治疗的尴尬。”陈主任特意提到这样一个病例:有位29岁的小伙子身体一向很棒,但在最近两年时间内竟接连出现了两次肾结石和两次骨折。这让他感到身体可能出了问题,于是到公利医院就诊。患者先到骨科,大夫在详细询问病史后,给患者做了血钙相关检查,发现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血钙水平升高。再经内分泌科会诊后,最终确诊为左甲状旁腺瘤。原来是由于甲状旁腺瘤导致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引起血钙水平升高,进而出现反复肾结石和骨折。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的血钙马上下降到正常范围。
  头颈外科综合治疗团队的成立,使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头颈肿瘤的治疗更加规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诊疗效率和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不仅在浦东领先,也达到了上海市先进水平。
  如何避免甲状腺癌找上门
  1、学会自检
  颈部自检的方法为:伸长脖子,进行口水吞咽,看喉结下方是否有包块随着吞咽而上下移动;或者将右手拇指置于喉结下气管右侧,其余手指置于气管左侧,做吞咽动作感觉一下是否有包块随吞咽上下移动,然后交换进行。
  2、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很重要,建议增加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人有甲状腺癌的病史,就需多留意身体状况。
  3、远离辐射
  辐射对于甲状腺癌影响比较大,最常见并最容易通过大气播散的放射性物质是碘131。如果碘131通过大气或食物吸收并进入人体,容易在甲状腺形成聚集,造成局部的内照射,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恶变。但目前各个地区大气中存在的碘131剂量对大众健康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此外,X射线对身体的危害也极大,所以在生活中要尽量的远离这种射线,如不要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尤其是儿童尽量少进行头颈部X线照射。
  4、科学补碘,饮食均衡
  碘过量或不足都容易患病。所以要科学的补碘、个性化补碘。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营养摄入均衡,食物尽量做到移样化。建议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食物,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调查发现,很多甲状腺病患者都有熬夜、紧张焦虑、工作忙等压力。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规律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同时,甲状腺疾病与情绪好坏密切相关。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女性还要兼顾家庭,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抑、过度紧张及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等造成情志内伤。
  6、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生活中大家应该合理锻炼身体,有助于健康。而甲状腺肿瘤患者也应进行适度体能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走或散步。
  7、合理使用雌性激素
  有些女性需要使用雌性激素治疗其他疾病,或通过美容产品会无意间摄入雌性激素。这种激素对甲状腺癌起着促进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减少使用含有雌性激素的美容、保健产品,或合理使用雌性激素。
  专家简介:
  陈晓平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公利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浦东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学科群负责人,浦东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浦东新区优秀学科带头人、公利医院汪忠镐院士工作站项目负责人。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耳鼻咽喉内镜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鼻炎鼻窦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上海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区县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浦东新区老年人康复指导团专家库成员;长三角城市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常委。
  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三十余年30余年。主持市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和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成果8项;主编著作1部,参编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8篇总影响因子21分);招录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后1名;多次被医院评为“十佳医师”,宁夏医科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2016年获“上海区域名医提名奖”。
  擅长:甲状腺及头颈肿瘤切除手术、耳显微手术、鼻腔鼻窦疾病及肿瘤微创手术、鼓室成形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面神经减压术及耳聋耳鸣面瘫诊治、三叉神经痛、鼾症、咽喉反流及咽喉嗓音疾病等领域诊治有较深的造诣。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文/张狮驼 尹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