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夏至阳极而阴生,静心养神多运动

2019-06-2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主任中医师王茂泓介绍,夏至有两个特点:一是阳盛于外;二是“夏至—阴生”。此时节为夏长至秋收转化阶段的开始,因此,夏至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阴生于内的特点。

  世界医疗网(江西)刘正辉报道 夏至是反映阴阳气机更替的八大重要节气之一。夏至来临,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据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主任中医师王茂泓介绍,夏至有两个特点:一是阳盛于外;二是“夏至—阴生”。此时节为夏长至秋收转化阶段的开始,因此,夏至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阴生于内的特点。

  1.饮食既要清暑益气,又要养胃祛湿

  夏至易出现胃实形满,饮食要以清暑益气、养胃生津利湿、少食勿积为原则。可多食面条、杂粮粥以养气。高粱米红白相间,正是阳尽阴生之象,最合时宜。香瓜当令成熟,具有止渴、益气、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壅塞气的功效,祛暑最为适合。但瓜类寒凉,消损阳气,不可多食,尤其冰冻之后更不可多食,否则到秋季则易生痢疾等病。此外,养阴生津之物还有冬瓜、木耳、丝瓜、石斛等。

  养胃利湿之品有扁豆、南瓜、黄瓜、甘蓝等。尤其是卷心菜,被誉为天然“胃菜”,将卷心菜榨汁饮用,每日1杯,或加入少量蜂蜜食用,不仅生津止渴助消化,还可促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或将莲子、荷叶、石斛、扁豆、绿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食用,可健胃、驱暑。

  2.夏至“三宝”——干姜、马齿苋、森林浴

  夏至阳极阴生,外热内寒,易使人食欲不振。姜之性皮寒而内热,正为对治之宝,故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姜是助阳之品,可生姜散寒发汗、温胃止吐,偏于发散;干姜温中散寒、健脾养胃,偏于守中。中暑严重时将生姜捣汁灌鼻,很快汗出神清。而内服则以干姜更宜,但一般只宜早晨食用。

  夏至当令之菜首选马齿苋。马齿苋叶绿茎红,酸甘而性寒,正对治暑热之气。马齿苋又名“长寿菜”,具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散血凉血之功效。对目翳、心血管疾病、肾炎水肿、热毒泻痢、便血、痔疮出血等有治疗作用。用马齿苋在开水里焯1分钟,加少许芝麻油、糖醋或姜葱凉拌食用,不仅清热解暑,而且营养丰富。但脾虚者不宜。焯过的水还可用来洗浴,对痱子有治疗及预防效果。

  森林浴是在树林绿荫之下,或坐或卧,吸清新之气,望满目苍翠,闻鸟语花香,听松涛阵阵。森林中很多树木如柏树、白桦树、松树、樟树等均可散发具有安神、镇静、杀菌作用的芳香物质,且富含负离子,诚为夏至养生之宝。

  3.静心养神多运动

  夏至阳盛阴生,为“化”之机。所以,炎夏时节尽量约束身心,把握分寸,做到“心静自然凉”。其表现在“舍”,一是多做奉献,关爱弱势群体;二是多处户外,有度汗出,以疏通经络,排除陈寒痼疾。但夏至又是“阴生”之时,因静能生阴,静能生水,故要善于调节,燥热时多静坐,以应天时。

  【养生一荐】

  夏至阴生茶:取大枣3枚,鲜荷叶6克,鲜竹叶3克,鲜薄荷叶3片。泡茶饮,有健脾开胃、清暑利湿、清心除烦之功效。或以粳米60克,赤小豆20克,加鲜荷叶、粽叶各1片,盖好锅盖熬粥喝,亦有同等功效。

  专家简介

  王茂泓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2015年江西“最美医生”、“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称号。善于运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及疑难病症;尤其擅长诊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缺血性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衰竭、原因不明的蛋白尿、血尿以及肾虚、脾虚为主的各种内伤杂病。

  值班编辑:张狮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