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全麻”好还是“局麻”好?97岁麻醉科老教授与你说说大实话

2019-08-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实际上,没有最好的麻醉,只有最适合的麻醉,通常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条件、手术、医疗条件等综合考虑,作出最优选择。
  在中国麻醉界,有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成长在炮火连天的动荡年代,历经劫难最终走上从医之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他和他的同事们不畏艰难,辛勤耕耘,为新中国麻醉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本应颐养天年的他却依然笔耕不辍,为钟爱的麻醉事业奉献着光和热。他就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顾问、年近百岁高龄的王景阳教授。

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如果说手术医生是无影灯下的真心英雄,那么麻醉医生,则是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说起麻醉医生这个职业,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个职业的辛劳却鲜为人知。多数人只知道打一针麻醉就不疼了。你可知道当一台手术圆满结束,患者恢复意识后,正是麻醉医师在手术过程中扮演了“生命保护神”的角色。

  “打一针”看似简单,殊不知“打完针”之后的麻醉管理、手术结束后的苏醒并没有那么简单。大家不知道的是麻醉医生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当麻醉医生将病人送入梦乡之后还要时刻关注手术台上的一举一动,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待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要坚守到病人苏醒,并监护一段时间,才会送病人回到病房。

  据王景阳教授介绍,麻醉医师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从术前到术后的整个围手术期。

  1.术前。手术前麻醉医师需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打消患者顾虑,并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等情况,作出相应诊断,评估以及处理,必要时还需要给患者应用一些术前用药,如安定药等等。

  2.术中。患者安全、止痛似是对麻醉医师的基本要求,其实,麻醉医师不仅需要保证术中患者无痛、肌松,无记忆,保持适当的应激反应,还要主动维护和控制病人的生理功能,并且在麻醉过程中保证不出危险,尤其对那些重大手术和老年、疑难危重症患者手术尤应小心从事,故有“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师保命”之说。

  3.麻醉不仅只是术中管理,也包括术后的相关支持,麻醉医师在术后需要确保患者能够安全醒过来,不出现任何意外,平稳、舒适度过围手术期。

  王景阳教授补充说,“麻醉医师不仅要保证手术当中不出问题,还要保证患者恢复得很好,手术后也不出问题。”“故有一种提议要把麻醉科改为围术期处理科。

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麻醉一般分成全麻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简便易行,患者可保持清醒,对生理干扰较小,适用于浅表局限的中小手术。

  全身麻醉就是全身失去知觉,包括痛觉,意识消失,患者醒来时已经完成手术。需要一定的设备、操作复杂、费用相对较高是全麻的特点。

  据《北京晚报》报道,麻醉一词原意是指感觉或知觉的丧失,其后则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操作时处于感觉不到疼痛和不适的状态。麻醉之所以可以消除疼痛,其原理在于麻醉药物会作用于神经系统,抑制了大脑皮层对传入刺激作出的反应,或者是暂时“麻痹”大脑,从而使人的全身都感觉不到疼痛。

要重视“意识”保护

  意识是脑对“存在”的觉察。感知“存在”就是对真实自我和环境的觉察,产生意识障碍,即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抑制,使大脑不能正确反映客户或自身状态,从而也不能正确认识一切,而产生意识混浊、昏睡,导致昏迷。

  王景阳教授告诉记者,意识障碍可因中毒、疾病、内分泌异常;也可因全麻过深导致与觉醒相关的大脑网状结构及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等结果。故现有认为全凭静脉麻醉(TIVA)超过吸入麻醉,但较长时间的静脉麻醉容易导致苏醒延迟,不得不加强术后护理。

  王教授认为在手术麻醉考虑方面。如能用局麻(指广义局麻),局麻为主比较好,必要时可用镇静、镇痛药辅佐或辅以全麻,但均应防止用药过量,麻醉过深或缺氧的发生。

  王教授告诉记者,实际上,没有最好的麻醉,只有最适合的麻醉,通常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条件、手术、医疗条件等综合考虑,作出最优选择。

  


本文整理/孙雯
值班编辑/九九

执行主编/尹学兵

本文摄影/王俊入
部分内容摘自:王景阳 vision麻醉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