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秋冬季节更应提防心脑血管疾病

2018-10-3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秋冬季节更应提防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心脑血管病患者骤然进入发病高峰。这是因为秋冬季节的温差变化比较大,忽冷忽暖。这时候,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患者遇到寒冷空气刺激时,血管会骤然收缩,由于血管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之有大量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受阻,因此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尤其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猝死的高峰期。因此,做好积极的防范和治疗措施尤为关键。

 

  1.保持血压平稳:

  动态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秋冬季节最好能做到监测血压。如果血压轻度升高,可以采用保暖、低盐低脂饮食以及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避免血压过于波动;如果血压升高明显,则需要及时调整所服用降压药物的剂量或采用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应当注意血压不要降得过低,过低的血压会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量不足,从而诱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2.警惕“先兆”表现:

  心脑血管病常常有“先兆”表现。如果老年人出现言语不清、说话舌头发硬、手脚无力或麻木、视物重影、头晕等症状,可以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自行缓解,反复发作,有时数天发作一次,有时一天可以发作数次。这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塞的先兆。约半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以前没有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同时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恶心呕吐、充满恐惧感等。若老年人发生以上的情况,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防寒保暖: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保暖对于心脑血管患者非常重要。除了要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服外,还要注意室温调节。另外,由于气温较低,尤其是在早晚时刻,气温会更低,高血压患者在早晨醒来时不宜马上离开被窝,可先在被窝中活动一下身体再起床,这样可防止因为温差导致的血压升高。洗漱不宜用冷水,更不可用冷水洗脚,以免冷水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如厕时也要注意穿暖。温差骤然变化,是脑梗塞发作的诱因,因此外出要增加衣服,特别注意头颈部保暖。不要在寒冷处停止不动,要不断走动。

  4.适当运动:

  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因此,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并控制好运动量。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冬季最好不要太早晨练,因为在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而晨起后立刻锻炼,会使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要锻炼,最好等太阳升起之后再出去,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晨练之前或晚睡前最好喝一杯温蜜水〔糖尿病人可喝温开水),这样便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以减少疾病发作;心脑血管患者应避免长途旅行。对老年人来说,清晨最好不要运动。下午4点至6点,人体的心功能和微循环处于最佳状态,此时外出健身才是适合的。

  5.饮食调摄:

  饮食调摄是心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苦瓜、黄瓜、冬瓜、胡萝卜有一定降脂降压作用;海带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和有类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低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硬化;西红柿各种维生素含量都很高,有保护血管弹性,预防血栓作用;还有薏苡仁、玉米、马铃薯、红薯对降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都有很好的作用。注意增加纤维膳食,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脑子、蛋类、贝壳、鱿鱼、墨鱼仔等。另外注意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克。

  6.心态平衡,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脑血管病、冠心病患者应当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同时应当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所谓“季节性情绪失调”,是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或情绪失调,这种表现往往在秋冬更为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温度骤降的天气不适应,导致室外活动量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对于寒冷比较敏感、体质较弱或较少参加锻炼的人群。建议在风和日丽的好气里,带着一份闲适心情出去走走,也可以约几位好友一起聊聊天,或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可以有效防止“季节性情绪失调”。

 

  7.戒烟:

  吸烟是诱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以导致人体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与之同时,吸烟还会造成人的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进一步增加。吸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加快,导致血压升高。由于吸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肌缺氧,从而造成心肌应激性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吸烟的话,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吸烟者还更容易患上中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以及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心脑血管病高危者尤其是患病者应主动戒烟

秋冬季节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病?

  1.秋冬养阴

  中医证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也就是说,秋冬时节,人们在养生的时候要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以免伤阴耗气,对身体造成伤害。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秋冬季节要注意,运动不要过度,要学会休息,避免久坐。有很多老年人冬天闲暇无事,喜欢看电视、打麻将、下象棋,一定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增加血管的负担。还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与人聊天,长时间聊天会劳神伤气,对心脑健康不利。最后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便会升高,容易诱发心绞痛,严重的会导致心肌梗死。

  2.保健锻炼

  张闭嘴最大限度地将嘴巴张开,同时伴之深吸一口气,闭口时将气呼出。张大嘴巴与闭合嘴巴,通过面部的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脑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摇头晃脑平坐,放松颈部肌肉,不停地上下点头3分钟左右,然后再左右轻柔旋转脖颈3分钟。这种轻柔的颈部运动,可增强头部血管的抗压力,颈部的肌肉、韧带、血管和颈椎关节也因此能增强耐力,并减少胆固醇沉积于颈动脉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预防中风,还有利于高血压、颈椎病的预防。

 

  耸肩将双肩上提,缓慢放松,如此一提一松,反复进行。耸肩运动是颈部参与的运动,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了人工驱动力,迫使流动迟缓的血液加速流向大脑,因而可减少脑血管供血不足和发生梗塞的危险。

  捏腋窝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捏右腋窝,右手按捏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指、食指、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按捏腋窝肌肉。按捏能使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周而复始地回流通畅,加速循环全身,并调节好脑血流量,稳定血压。

  鼓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手掌心相对,鼓(击)掌,动作宜缓慢。拍击手掌,不但能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消除疲劳,还可以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症。

  梳头右手拿梳子梳头50次,左手拿梳子梳头50次。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能起到增强大脑皮层活力和活血通络的作用。

  擦颈双手摩擦发热后,迅速按摩颈部左右两侧,用力中等,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这样可以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对血管壁的营养,改善颈部血管弹性及大脑供血。

  搓足心涌泉穴位于足心,属足少阴经,搓涌泉穴可治头顶痛病,左脚掌心穴位的病理反射包括心脏、肾脏、脾脏,每天坚持1~2次搓脚心,起到补脑益肾、益智安神、活血通络的功效。

  揉脐脐为一身元气之所在,长期揉脐能刺激肝肾之经气,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效果较佳。

  按摩穴位按摩手心正中的劳宫穴、神门穴、廉泉穴、通里穴、承浆穴,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每个穴位按摩1分钟左右。

  运动舌头全身放松,闭目,把舌头伸缩50次,舌头向左右摆动50次,舌头向上腔顶部上翘伸平50次,舌头伸出嘴外摩擦嘴唇50次。此法是锻炼舌头和防治心脑病的有效方法。

  勤动嘴运用语言功能是锻炼大脑、防治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正数数,倒数数,由慢到快,逐步加快,是锻炼舌头和防治心脑病的有效方法。

  伸腰运动两手交叉于胸前,自胸至头顶上伸,用力先轻后重,似举重般,将腰带起,如此数次。这样会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较强收缩,在持续的伸腰运动中,很多淤积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可以大大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总之,心脑血管患者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保证合理的膳食和规律的生活,注意防寒保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专家简介:

  孟胜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导。

  擅长中医脑病(缺血性脑血管病、TIA、痴呆等)、心血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脾胃肝胆病(慢性胃炎、脂肪肝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中医药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六上午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孟胜喜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值班编辑/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