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皮肤科 > 头癣 >

头癣的临床表现

2014-11-1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临床表现】 头癣多累及儿童,成人少见。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 ( 图 11-1) 。黄癣目前临床上较少见,但随着家庭饲养宠物的增多,白癣、脓癣发病率有所增加。 1 .黄癣 (tinea favosa) 俗称瘌痢头、秃疮。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

【临床表现】

头癣多累及儿童,成人少见。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11-1)。黄癣目前临床上较少见,但随着家庭饲养宠物的增多,白癣、脓癣发病率有所增加。

1.黄癣(tinea favosa)  俗称“瘌痢头”、“秃疮”。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可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状,严重者可覆盖整个头皮,除去痂后,其下为潮红糜烂面(11-1A)。真菌在发内生长,造成病发干燥无光泽、变脆易折断,毛囊破坏引起毛发脱落,可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伴轻度瘙痒,皮损处散发出特殊的鼠臭味。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炎性丘疹和脱屑而无典型黄癣痂,易误诊。

2.白癣(white ringworm)  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皮损初起为群集性红色小丘疹,很快向四周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覆灰白色鳞屑,继而附近出现数片较小的相同皮损,被形象地称为“母子斑”(11-1B)。病发于高出头皮24mm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白色套状鳞屑,称为菌鞘,由真菌寄生于发干而形成。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不同程度瘙痒。白癣一般无炎症反应,至青春期可自愈,这与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活跃,皮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对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有关。本型不破坏毛囊,故不造成永久性秃发,愈后不留瘢痕。

3.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  较少见,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皮损初为散在的鳞屑性灰白色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特点是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呈现黑点状,故名(11-1C)。皮损炎症轻或无炎症,稍痒。病程发展缓慢,长期不愈。本型属发内型感染,愈后常留有局灶性脱发和点状萎缩性瘢痕。

4.脓癣(kerion)  近年有增多趋势,是由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如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等)引发的头皮严重超敏反应。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逐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其表面在毛囊口处形成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11-1D)。皮损处毛发松动,易拔出。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疼痛和压痛,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形成脓肿,亦可引起癣菌疹。由于本型可破坏毛囊,愈后常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