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膏方的发展还需要正确地加以引导

2018-05-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膏方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在祛除疾病、改善体质、补益虚羸、延缓衰老等方面功不可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然而目前膏方

  膏方的历史源流

  膏方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遗产,是中医发展的历史产物。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书中尚未见到含药的脂肪膏内服的记载。在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即《灵枢·痈疽篇》中的豕膏和《灵枢·经筋篇》中的马膏,从文中可以看出豕膏、马膏可能都不含药。最初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乌头、蜜),猪膏发煎(猪膏、乱发),其制法类似现代膏滋方的制法,也是将膏滋方作为内服的最早记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诸膏方制剂有用苦酒(即醋)与猪油作溶剂的特点,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摩病处,又可内服。如黑膏(生地黄、豆豉、猪膏、雄黄粉、麝香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南北朝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有地黄煎(生地黄),是单独一味作为滋补膏方。唐宋时期,朝廷也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得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膏方的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从而促进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其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理瀹骈文》对膏方的治病机理、配制工艺、应用方法等,均作了详细的论述。近代,膏方组成更趋复杂,如《张聿青医案》,其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丁甘仁医案》中的膏滋方案例辨证细致,论述精辟,理、法、方、药严谨。现代,膏方之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全国各级中医机构,著名大的中药名店同仁堂、胡庆余堂等均有自制膏方。中医膏方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展膏方的重要性

  1.发展膏方是传承中医文化的需要

  膏方是中医发展的历史产物,是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中药方剂。中医膏方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遗产,里面蕴含了很多中医药文化的内容。一个好的膏方,必须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传统特色;充分体现中医重视文学、书法的传统特色;充分体现中医美好医德的传统特色,而这些都是中医药文化的良好体现。

  2.膏方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上的重要体现

  膏方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运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康复整个过程。膏方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辨别人的体质,同时兼顾旧疾,制定适合个体化的膏方,以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正是祖国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上重要体现。

  3.膏方是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天人合一”等思想的良好体现

  正如秦伯未所云:“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对慢性病的调治有相对优势。膏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药物选择与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在“辨病”与“辨证”的互补下,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立法组方,合理配伍膏方中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在“调治”上下工夫,“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即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体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人体生理也随之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阴精均藏而不泄,营养物质能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因而在这段时间根据个人气血阴阳不同的虚损情况,选择适当膏方进行调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方改善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可使人体来年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气血和顺。这就是人们强调“冬令进补”的原因,也是膏方“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4.膏方是中医学术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膏方是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正日益发挥着滋补健身、抗衰益寿,救偏治病的功效,为人类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中医学术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古代医家及近代医家对中医膏方的应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均取得很好的疗效。宋代医家许叔微用治失眠和疮疡肿毒的宁志膏、国老膏,《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人参膏”、“茯苓膏”、“琼玉膏”,《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张景岳《医宗金鉴》的“两仪膏”等均为古代遗留下来的著名膏滋方,沿用至今,疗效确切。许多著名中医专家,均有配制和应用膏滋防治疾病的经验体会,如秦伯末在运用膏方上卓有成效,蒲辅周老中医,在调理慢性病时,喜用膏丸缓图,临床治验甚,近代名家丁甘仁亦擅长以膏论治,颇具影响。

  膏方与汤药等比较,由于原料是经过煎煮浓缩加工制成的,浓度高,药性滋润,作用相对稳定、持久、缓和,对慢性病恰好“缓缓图之”,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发展膏方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原因,亚健康状态者越来越多,而中药膏方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良好疗效。膏方是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特点和不同症状、体征而组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和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性强,非一般补品可比。

  此外,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非感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杀手,而调治这些慢性疾病也是膏方的优势所在。

(周端)